记者 茅徐锃 通讯员 邵福勤
也许你对振亚还并不熟悉,可一提起信核数据,一提起任永坚,你就不得不佩服这家一直隐身幕后的瓜沥民企,佩服其当初的精准眼光与8年多来持之以恒的坚守。
从20年前的几台织布机起家,成长为如今一家涉足新材料、纺织、商业展具、生物科技、IT行业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振亚集团的发展历程充满着诸多神秘色彩。
“我们起步于传统产业,成长于多元发展,获益于转型升级。”该集团总裁沈国锋如是概括企业的发展历程。今年1-10月,振亚集团已完成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税收达3430万元。
主业升级:创新成就核心竞争力
2003年,化纤业开始进入逐利的黄金时期。沈国锋也面临着两难抉择:是投入常规化纤维的战斗序列赚快钱,还是着眼长远走一条差别化纤维之路赚长久的钱?
一番权衡之后,沈国锋毅然选择了后者。就在这一年,振亚牵手国内纺织业的黄埔军校——上海东华大学,年产6万吨级舒适型聚酯短纤的东华纤维应运而生。
从2004年起至今,振亚集团累计投入5.5亿元,通过三期生产线投入,目前每年可以为市场提供3万吨熔体直接纺改性短纤维、3万吨熔体直纺改性涤纶长丝和1.5万吨切片纺差别化短纤维。
一直以来,东华纤维坚持走差异化经营道路,凭借着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大胆引进,该公司已处于国内差别化短纤维制造行业的前列,各系列产品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差别化短纤维行业标准。
“好比一口锅,你要让它同一时间既能煮饭又能煮粥,我们的生产线已经能按照客户需求,实现纤维一种聚合状态两种不同纺丝要求的目标,这是我们联合设备厂家的独创之举,当初花了不少心血,也冒了很大的风险。”沈国锋告诉记者。
近年来,东华纤维立足于差别化新产品的研发加快升级,先后与上海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校企联姻,高薪聘请教授级工程师研发新产品,申请国家专利8项,工业新产品12项,先后获得省部级及杭州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次。
如今,东华纤维已发展为专业从事差别化、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拥有国内先进的差别化改性聚酯生产线和国内领先的熔体直纺短纤和长丝装置,业绩占到振亚集团总量的80%强,已成为该集团名副其实的主业。
多元转型:对准目标两条腿走路
作为我国数据存储行业的标志性民族品牌,信核数据填补了国内在高端存储资源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云存储服务等方面的多项空白,成长成为我国数据存储的行业翘楚。
而让任永坚和他的信核数据插上梦想的翅膀的,正是振亚集团这家本地民企,以其雄厚的资本整整坚守了八年之久。
“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有考虑,传统产业不是长久之计。”沈国锋接着说道,“在扎实做好主业的前提下,我们会拿出部分财力、精力来推动谨慎转型,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育,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2006年和任永坚博士的合作变得水到渠成。2009年,初尝甜头的振亚集团,又一鼓作气与美籍华人钱永常博士合作,成立了纽龙生物科技,目前该公司多项产品被广泛用于医药、农业、生物技术等科研领域。
目前,振亚集团下辖全资、控股子公司振亚纺织、东华纤维、蓝海房地产、品尚品展示用品、纽龙生物科技等。此外,该集团还投资参股了信核数据、振亚贸易、星际进出口等,形成了“以新材料为主,逐步向现代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拓展”的发展战略。(《萧山日报》转载)
请关注浙江振亚控股集团